
當年的無冕英雄 如今偏見是給國軍的唯一榮耀!?
適逢九三軍人節,對於所有國軍同袍的辛勞以及奉獻,表達誠摯的謝意以及敬意!
士兵綁上炸藥,與日軍偕亡、戰火中飄揚的中華民國國旗,這是大陸電影《八佰》中的經典畫面,《八佰》在大陸地區上映不到兩周,票房就突破20億人民幣(折合新臺幣約84億),更引起許多討論,而片中所描述的,就是民國26年對日抗戰中的「四行倉庫保衛戰」。
觀眾看完《八佰》之後,或許會感到震撼,「國軍是英雄」的概念在腦中久久不能忘懷,雖然中華民國不談八百壯士已久,但飆高的票房,卻透露了大陸民眾對那個時代及抗日的追懷。
從前的國軍是如此的光榮、受尊敬,但是到了80幾年後的現在,國軍在社會上的聲望、地位,甚至是最直接的待遇,卻都已經完完全全不如以往,甚至已經越來越多人感到當兵在浪費時間、是沒有意義的行為。
先前吵得轟轟烈烈的年金改革 ,對許多現役或已退役的軍人來說,就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,尤其政策還溯及既往,更讓部分退伍官兵覺得被「背叛」,但是許多社會輿論卻不為軍人發聲,甚至還有聲稱軍人是「貪婪」的聲音。
再看到現役軍人的待遇,除了一直以來為人詬病的伙食之外,最為基本的就是薪資了,其實比較國內外軍人的薪資,我國並不是最差,然而許多人都認為,實際工作內容、時間以及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,都與薪資不相稱,待遇明顯過於差勁,進而導致國軍人才越來越短缺。
另外,國軍在物質上的待遇,也屢遭批評,戰鬥裝備常常是最落伍的,甚至之前有官兵表示,軍官赴美受訓,還要自費購買美軍現役裝備回國,人才短缺、裝備落後,再加上制度不足,這些都是長久以來讓國軍的規模和向心力降低的因素,也讓渴望加入軍隊的新血都「望之卻步」。
軍人被視為是為國家賣命的工作,因此國家與社會給予相應的優待,以及備受尊敬是理所當然的,如此才能夠讓軍人感受到應有的尊嚴,且讓越來越多人覺得從軍是一條有前途的人生道路,並願意成為軍人,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國軍現在面臨的困境,以及改變社會對國軍的偏見和刻板印象,更重要的是,讓國軍重拾信心、成為國家的英雄。